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浦东新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23.0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______》)(3)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主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其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美人”意象,令人遐想。2.按要求选择。(1)下列《红楼梦》中内容,与《乡土中国》中相关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A.元妃省亲——“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B.贾母做寿——“伦是有差等的次序”C.宝玉挨打——“横暴权力强制维系压迫关系”D.探春理家——“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和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把这个过程唤做“移我情”。①才能把美如实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②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③需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并移动方向④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A.④③①②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非虚构写作:话语规则与效果①对于多数人来说,“真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感受。如果时间与空间构成意识内部不可或缺的坐标,那么,“真实”则是维持生活经验稳定及连续的基本保证。②“真实”是一种如此强大的需求,而“非虚构”写作的话语规则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表现出多数“虚构”作品所不具备的硬朗与粗犷气质。③体现在非虚构写作上,其内容必须确有其事,它所叙述的一切必须在生活之中真正发生过。但是,这个举足轻重的前提通常依赖作家的自觉遵从,非虚构作品发表之后也并未跟随一个严格的鉴定程序。事实上,“虚构”与“非虚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源自文类、文体以及叙事修辞形成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由话语规则决定的。④比如小说、戏剧、电影可以尽情虚构,并且可自如地调度各种相关的叙事修辞,而新闻报道之类的非虚构写作既新且旧,它与多种文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叠,同时又与它们保持相当程度的差异,它仿佛是在诸多文体的接壤地带被重新规划出的另一种特殊文体。人们无法正面描述非虚构写作的文体特征,而只能从对非虚构写作与诸多文体异同的观测中逐渐确立其某些界桩。⑤那么,如何辨识非虚构写作与典型的虚构作品——譬如小说?显然,“非虚构”与“虚构”的差异已渗透到具体的叙事修辞中。“虚构”通常带有更为明显的传奇性,对于小说而言,所谓的传奇不仅在于事件的离奇和曲折,也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时常包含人物心理活动,甚至直接叙述“意识流”或者片段的感官印象。因此,小说的叙事具有更大的细节密度,情节内部织入更多独特的性格或者人物内心的感受,这些因素往往在深层的意义上决定了情节的发展逻辑,即所谓“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相对地,非虚构写作更接近新闻话语,作家更为注重的是事件外部的完整与清晰的全貌,非虚构写作对于社会事件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个别人物性格形成过程的重视。在“非虚构”的作品中,交替出场的众多人物与纷杂线索的交汇共同组成一个公共事件。⑥此外,与非虚构写作共享同一种话语规则的还有历史话语。历史学家很少耗费笔墨还原个别人物的肖像、服装、言行细节——除了君王。文学话语的分析单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