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解答】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故选A项。B项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与题干不吻合,应排除。C项错在监察力度减弱,这与史实不吻合,应排除。D项错误,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应排除。故选:A。【点评】历代的监察制度:1.春秋战国:御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2.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3.汉: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4.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5.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6.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7.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8.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9.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10.清: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2.(4分)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汉代的治国方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解答】材料的大致含义是天下万物有生就有死,物之消亡,自然之理,有什么可哀伤的…我不赞同(人死后)倾家荡产去厚葬逝去的人,而给生者带来负担。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故C项正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故选:C。【点评】本题以汉文帝的言论切入考查汉代的治国方略,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即可。3.(4分)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考点】KC:庆历新政;KD: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选修模块王安石变法,了解庆历新政措施及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内容。【解答】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故A项增加赋税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