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制的衰落。宗法制的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解答】“姓”以别婚姻,“姓”最初是贵族的总称,彰显贵族血缘的高贵。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逐步瓦解,贵族没落,宗法制衰微,所以“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A项表述与史实相反,故排除;C项内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D项与基本史实相违,应是逐步取消。故选:B。【点评】本题以文化常识切入考查对先秦政治制度的认识,考查考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4分)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分析】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解答】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东汉初年”,二是核心内容“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所以桓谭主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与材料相违背。故选:C。【点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3.(4分)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分析】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捕捉关键信息,根据“明理”可知是与理学有关,“仁义”指的是陆九渊所说的“本心”就是仁义之心,选项D符合题意;A选项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题意的明理不符;董仲舒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是认为要用外在手段来明理。故选:D。【点评】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④宋明理学的影响: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用。4.(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分析】本题以歌谣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解答】依据题干材料“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