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分析】本题考查西汉新儒学。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和改造了先秦儒学,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C项正确。韩非子和孟子均不符合“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要求,故A,B项可以排除。朱熹的理学将“天人合一”发展为“天人一理”,故D项可以排除。故选:C。【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2.(4分)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均田制。考查学生对均田制的理解能力。【解答】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桑田可世代相传,故A项错误。均田制下,露田为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可世代相传,但限制买卖,故B项错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均田制下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徭役与兵役,故C项错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分配,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均田制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①均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该制度下,封建王朝将无主荒地按人口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②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意义: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4分)某中学生参加综艺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确定不了正确答案,他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明朝D.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与军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确定不了正确答案”,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纸。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