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解答相同之处或共通之处类的题目,注意运用排除法,把选项中确定的只符合其中之一的、二者都不符合的排除掉。另外,比较二者的共通之处,要抓住比较问题的角度。复习诸子百家思想,要注意总结儒墨道法在治国方面、个人修养和哲学认识方面的主张,从人性认识、治国理念共通、价值观等角度比较共通和相反之处。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要明确先秦和秦汉政治之间的区别。先秦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体现出的是血缘贵族政治的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汉实行君主专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是一个常考热点,建议课后阅读柳宗元的《封建论》来加深理解。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经济发展【名师点睛】高考越来越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给人一种考查点在课本无法体现的感觉。这种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初中甚至小学的知识积累,更在高中课堂中教师的知识延伸、在课后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不仅要明确古代主要朝代的顺序,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要有所掌握。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答案】D【考点定位】史学常识和理论·史学素材·历史认识【名师点睛】在部分省市的高考中史学素养的考查依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种素养培养需要课堂中教师的知识延伸、更需要课后学生的阅读积累。在复习中,应把相关的知识总结成册,便于复习,并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穿插,在学习和阅读中多想几个为什么。谣谶只能反映某些历史人物的用心,并不能反映历史的走向,需要正确对待。类似的还有如何对待诗歌、小说、民间传说等。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是强大的,任何传播到中国的外来文化都不得不进行中国化,与中国现有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又向外来文化学习,这使得中国文化富有极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另外,学生不仅要明确古代主要朝代的顺序,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要有所掌握。从唐朝开始,儒、佛、道开始出现合流,宋明理学正是三教合流的产物。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来源:学科网]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