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新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材料“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体现了文献和实物相互补充以研究历史的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只提及文献,较片面,故排除;BC两项只涉及出土实物和考古发掘,说法片面。故选:D。2.【解答】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的边疆地区进行铁犁牛耕生产,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生计方式受到中原影响;材料无法得出画中人物的身份,故排除A;当时的耕作方式并不完善,故排除C;当时内蒙地区仍然是游牧经济为主,故排除D。故选:B。3.【解答】材料“黄龙、赤乌、天册、天纪”等年号,这些字眼体现了孙吴政权借助年号宣扬正统的思想;A项不是目的,推崇天人感应思想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材料“前后四帝”说明东吴政权更迭不频繁,B项也体现不出材料年号的特点;材料根本没有涉及孙吴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故排除D。故选:C。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雇人代役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表现,增加政府收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材料与加剧乡村阶层对立的说法无关,故排除B;材料与削弱基层治理能力的说法无关,故排除C;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故选:A。5.【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对于中国农作物种植,B项正确;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高产作物引入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排除D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故选:B。6.【解答】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的主要军工企业资金来源是海关税款,说明的是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军工生产的控制,与材料无关;民族资本主要投资的是轻工业,故排除D。故选:C。7.【解答】材料“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难以赢得群众支持;材料与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的说法无关,故排除B;维新思想的出现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结果,故排除C;材料与科举制改革无关,故排除D。故选:A。8.【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二胡来和紫竹箫,唱得处处红旗飘”反映的是对土地革命的动员;材料与丰富民歌的形式、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及苏区宣传的成功说法无关。故选:C。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其中对学校,有利于保障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当时教育并未普及,故排除A;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故排除C;材料与巩固近代教育发展成果的说法无关,故排除D。故选:B。10.【解答】材料“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我国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故D正确;材料与调整商品出口结构的说法无关,故排除A;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材料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无关,故排除C。故选:D。11.【解答】材料“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影响,故C正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项“各城邦文化的优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看出罗马法具有包容性;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故排除D。故选:C。1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故A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故排除B;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故排除C;14世纪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时间18世纪末相距较远,故排除D。故选:A。1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并推行西化改革、法日、德日等词典”体现的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日本对西方的学习主要是多方面,并非是单纯的文化交流;明治维新对西方的学习是多方面学习,并非是以外语学习为主;材料与欧洲列强牵制的说法无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