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国家机构有哪些第一课时身边的国家机构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上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是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的总称。我国宪法的第三章,就明确介绍了中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从行使职权的性质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国家权力统一原则下的权力、行政和司法等机关;从行使职权的地域范围上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在本册法治专册中,此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了宪法第三章中的内容。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总共四章,而本课所讲授的内容就涉及到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内容,可见本课的重要性。本课时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并初步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帮助学生对我国主要国家机构有初步认识。本课时通过“活动园”(黄海洋同学的一个星期六)情景再现,了解国家机构,通过“知识窗”认识国家机构,再通过“活动园”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国家机构进行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国家机构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2.通过学习能说出国家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掌握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法治观念,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来面对生活。2.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形成法治意识,养成基本公民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观察,与六年级老师的交流,了解到,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此时的六年级学生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初步时期。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初步认识主要国家机构,让学生养成基本公民义务观。学会了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形成正确的维护权力的观念和能力。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通过指导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更利于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后辨析、理解,真正做到知识内容于心,指导于行。把学习内容运用于学生的平时生活之中。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了解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2.通过学习,能辨别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于国家机构。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了,那你知道,学校有哪些部门吗?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