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人爱护公物第1节第四单元我们讲文明(统编版)一年级上第1课时目录1234567素养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1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爱护公物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道德素养:培养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珍惜公共资源的道德品质,树立爱护公物的良好风尚。法治观念:理解保护公物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增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健全人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公共精神,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新知导入观看一段校园公物受损的视频或展示几组对比图片(完好的公物与受损的公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本课主题——《人人爱护公物》。3新知讲解板块一:校园里的公物1.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分组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内的公物(如课桌椅、图书、体育设施、绿化等),记录它们的现状(完好、轻微损坏、严重损坏)。2.讨论交流:回到教室后,各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这些公物受损的原因(如人为破坏、自然磨损、维护不当等)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影响学习环境、增加学校负担、损害学校形象等)。这些公物背后的辛勤劳动和公共资源的宝贵,激发他们爱护公物的情感共鸣。4课堂练习情景题,如“面对校园内的一扇被涂鸦的墙壁,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巩固本课所学知识。5课堂总结在任何场合,保持安静不仅是尊重他人,更是展现自我素养的关键。从图书馆到公共场所,安静的举止如同细雨润物,让环境更加和谐宜人。每个人的小小努力,汇聚成社会文明的海洋,影响深远。同学们,让我们将这份理解融入日常,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都成为文明行为的灯塔,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宁静、有序的美好世界!6作业布置1.完成“我为公物代言”创意海报,并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2.观察并记录家庭或社区中的公物使用情况,思考并提出至少两条改善建议。7板书设计14.人人爱护公物校园里的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