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3课发霉与防霉1.教学内容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活动一,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活动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是本课的主活动。在学生以往经历的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了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并借卡通人之口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活动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不同物品上霉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物品发霉的条件。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3.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难点:在设计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学生分组材料: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冰箱、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他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3.发霉与防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二、学习新课活动1: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了解不同霉的异同之处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上的霉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肉眼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些霉有什么异同之处?预设:这些物品上的霉看上去在颜色、大小、形状、厚薄程度都不一样。教师提出要求:不同物体上的霉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些霉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下面请同学们依次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一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次复习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方法。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不同物体上的霉,了解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全班交流,预设:霉的相同之处:霉都呈丝状,由霉菌组成。霉的不同之处:霉的颜色、形状不同。活动2: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教师引导:不同物品上的霉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霉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出示一个发霉的馒头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馒头上的斑点,明确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发霉的馒头,请大家想一想,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并且提出自己的假设。全班交流:预设:假设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假设2:馒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假设3:馒头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假设4:馒头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假设5:馒头在空气中容易发霉。假设6:馒头在真空中容易发霉。假设7:馒头在烈日暴晒下容易发霉。假设8:馒头在阴暗的地方容易发霉。同学们针对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究竟正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首先,我们以馒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还是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这个问题为例,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个对比实验中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预设:我们要考虑清楚实验的问题、实验的假设、实验中不变的条件、变化的条件、实验方法,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出示实验设计范例:实验问题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假设馒头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实验中不变的条件馒头的大小、潮湿的环境、馒头放置的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