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课题地球的表面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学科科学年级五上学习目标1、能整体描述地表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目标解读:借助地球地球,感受地球不是一光滑球体,的表面高低起仪并个它伏,有地和海洋表形式。再以片的形式展平原、高原、山地、丘陆两种现图现陵、盆地五地地形,用卡通人物提示海底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种陆2、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目标解读:通察地形片,能描述五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比如山地、过观图够种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能地高低、起伏大小等方面准确描述的并从势它们特点。3、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目标解读:考材呈的立体地形模型的材料和做法制作自己的地参教现两种来设计形模型。通制作活,更好地地形特征,培物化地形模型的能过动领会养设计与力。4、描述五种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5、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重点描述五种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地表的变迁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当然是喜马拉雅山呀!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什么洋?——当然是太平洋啊!那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呢?阅读激趣导入讲授新课活动一:认识两种地球仪1、认识地球仪。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正确的。地球仪按用途可分为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教学地球仪等。播放视频《地球仪》2、摸两种地球仪,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1)政区地球仪:世界分为七大洲,其中除南极洲外,共分布200多个国家或地区。政区地球仪就是平常我们经常使用的地球仪,它详细记录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行政划分,它的特点主要是球面光滑,利用颜色区分表现区域行政划分。(2)地形地球仪:它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凹凸不平的,我们可以根据地球仪上的颜色或高低起伏来判断该区域的地形特点。(3)二者的不同:政区地球仪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有国家,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起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拨。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活动二: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图中大部分呈现的是陆地,右下角是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地形。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形态。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那样平整1.高原:地势高,地表起伏小。2.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3.丘陵:地势中等,地表起伏不大。所提对教师展回问题开答。分组实验并记录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科学探索求真知,名师点拨解疑难。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4.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小。5.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6.峡谷:两侧地势高,中间地势低。7.海洋与岛屿:海洋表面平坦,岛屿地势高,海底起伏不平。活动三:制作地形模型1、认识地形模型。2、制作地形模型。准备材料:纸板、旧衣服或石膏塑形布、旧报纸或泡沫塑料、丙烯颜料等。画示意图:以线条表示地形轮廓和高低起伏,用色彩表示岩石、植被和水体,用文字注明地形名称。2、制作地形模型。制作步骤:(1)依据绘制的地形示意图。用旧报纸、泡沫塑料等在纸板上堆出自己想要的大致形状,并用胶带等固定。(2)将石膏塑形布用水浸泡之后取出,盖在做好的模型轮廓上,在石膏塑形布没有干燥之前可调整山体局部形状,完全凝固之后与下面的材料结合在一起。(3)石膏塑形布凝固之后,用丙烯颜料在模型上涂自己需要的颜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模型山体上涂白乳胶,粘上草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