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08古代诗歌阅读(词曲)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3全国甲卷宋词综合理解赏析诗歌、鉴赏炼句艺术效果全国乙卷宋词理解赏析诗歌、鉴赏诗歌抒情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022全国甲卷宋词综合理解赏析诗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2021浙江卷清词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全国乙卷宋词综合理解赏析诗歌、鉴赏诗歌语言特色天津卷宋词理解赏析诗歌、鉴赏诗歌文学形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命题趋势对宋词的考查多过清词。在综合理解赏析诗歌的基础上,考查对诗歌重点字、词、句的鉴赏,强调对诗歌思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一、(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14.A15.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然后,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接着,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二、(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希望远方友人……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尾句“与君同醉醒”中的“君”为泛指,并非针对某人的实指,“醉”和“醒”也都是闲居中自由自在生活的表现,是对“真率饮”的呼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