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17史学研究1.(2023·新课标卷(五省))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李元谅原为安息人,后被唐朝统治者赐李姓,《旧唐书》属于官修正史,侧重于保存唐朝的第一手史料,记事比较详细,材料中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内容属于历史叙述,相对客观,A项正确;《李元谅颂碑》中并无关于李元谅姓名由来的描述,因此“所有信息皆可互相证实”错误,排除B项;《李元谅墓志》为793年李元谅去世之后所立,属于唐朝后期,而《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晚于《李元谅墓志》,因此墓志不可能采用《旧唐书》记载,排除C项;“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湖北卷)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幾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幾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没有涉及刘知幾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内容太平天国方面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清廷方面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民国前后革命党人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答案】C【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前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其平分产品和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对准的矛头是清政府,其被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