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第2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B卷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是游牧或半游牧部族成员。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伤人乎?不问马”。这与顾随的说法高度吻合:“《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简笔,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不妨举两个例子以说明。《水浒传》第二回写端王赵信赴驸马王诜(王都尉)的府上宴饮,《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酒席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琪官)随了出来。宝玉连称幸会——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宝玉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中解了下来,递与琪官。《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为琪官最后娶了袭人埋下伏笔。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截的馈赠:且说这端王来王都尉府中赴宴……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一并相送。”端王谢了。两个依旧入席,饮宴至暮,尽醉方散。端王相别回宫去了。两个段落里发生的一切,《红楼梦》依然在回环往复,余韵不绝,而《水浒传》却收缴干净,到此为止。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旮旮旯旯都能显影。宋淇是唯一曾经把曹雪芹与荷马相提并论的人,因为小赫胥黎指出荷马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将事物的整个真相全盘托出,这在宋淇看来,一如曹雪芹的明镜高悬,遍观圆照。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的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旧约》写亚伯拉罕带一仆一驴和爱子以撤走了三天路去燔祭上帝,沿途全无风景。《水浒》也是行动中的诗,好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空荡荡的路。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