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B卷123457101112141718DACBCBBDDACB1.D2.A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叙述者就是作品中某一人物”错,原文第⑤段中“这段话的叙述者还是作者,但是他的视角却和作品中的人物甘果瓦的视角完全一致”,由此可知叙述者只是和作品中某一人物视角相同,他其实还是作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第①段比较两种视角分类”错,原文第①段的信息“传统上小说的叙述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等。这种分类出发点比较简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据此可知应为“第①段分析传统视角分类的缺陷”。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能够向读者提供叙述者不知道的信息”错,原文第⑤段提到“内聚焦经常被称为内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和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角相重合”“叙述者和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知道的同样多。对于作品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作品中的人物未发现之前,叙述者不能向受述者提供任何信息”,据此可知应为“不能够向读者提供叙述者不知道的信息”。故选C。4.B5.C6.(6分)①地下水问题的“不可见”,降低了公众对地下水问题的关注;②地下水资源的“不可见”,加大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难度;③地下水污染源来源多样,监测困难,治理也困难。【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能够有效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的超采问题”,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地下水管理条例》于2021年12月l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地下水监管和执法工作提供了规范化依据,对于保护、利用好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没有提到能解决华北地区长期地下水超采问题,选项无中生有。第2页共7页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高速城镇化进程及超采区的重化工业发展、地下工程建设都会给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错误,原文说“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因资源投入有限、管网建设滞后、维护不够及时等原因,污染管网渗漏比较严重,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不是“高速城镇化”带来污染,而是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污染管网渗漏”带来污染。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由于地下水缺乏直观性,除了专业研究人员,社会公众一般对这些问题之缺乏概念或了解不多,相比‘可见’的地表水、自然也就降低了对地下水问题的关注程度”可概括出,地下水问题的“不可见”,降低了公众对地下水问题的关注;结合“正是由于地下水的‘不可见’,在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时,也造成了‘不可见’的后果,包括看不见的地下水超采”可概括出,地下水资源的“不可见”,加大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难度;结合“地下水污染不同于地表水污染,不仅监测困难,而且治理的难度也比较大”“地下水污染源来源多样,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各种污染物的渗透及吸附,均能够对地下含水层造成污染”可概括出,地下水污染源来源多样,监测困难,治理也困难。7.B8.(6分)①小说开篇,傍晚将雨时分一个擦鞋男孩来到“我”身边,“我”本因皮鞋是新买的不想擦,但看到男孩稚气瘦弱,衣服极不合身,也就顺势脱下皮鞋给他擦了。这一情节表现了“我”善良而富于同情心。②小说结尾,午夜雨停后“我”突然见到了用衬衫包着皮鞋等待“我”的小男孩,于是付了钱,还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用来包过皮鞋的长衬衣,然后默然离开并思绪万千。这一情节表现了“我”对误解男孩的反省,折射出“我”的善良与悲悯。9.(6分)①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小说围绕“白皮鞋”展开了“擦鞋、丢鞋、还鞋”等一系列故事情节。②起对比映衬的作用。“白皮鞋”的洁净鲜亮与“我”对男孩恶意揣测的丑陋阴暗形成鲜明对比,也映衬出擦鞋男孩心灵的纯洁、品质的高贵。③具有象征意味。崭新洁净鲜亮的“白皮鞋”象征着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身上淳朴、守信的高贵品质和美好人性。【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第3页共7页B.“折射出他对那个男孩的厌恶”错,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