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122课标要求3考试题型考试内容4方法技巧2522应对策略6强化训练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考试内容课内考查篇目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九年级下册:《谈读书》《不求甚解》《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逐我们的想象》议论文阅读选文以课外为主,在内容上侧重在做人求知等方面对学生有积极导向的文字。考点方面紧紧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侧重论点的概括、论据的作用及运用分析、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论证思路分析、文中信息的提取等方面。考点梳理常考题型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1.为文章拟标题,或阐述标题的内涵。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别概括各段的分论点或段意,或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2.确定论据,分析论据作用及与论点之间的关系1.开头有什么特点?2.文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据?3.解释使用某个论据的理由4.把某论据换为另一个论据好不好?从与论点关系角度进行解释。5.列举某个例子或引用某句话有什么作用?6.某个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请举例分析7.某段或画线部分证明了什么论点?8.这则材料放在哪一段合适?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1.分析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辨识议论的常见结构。3.解说开头的特点及作用4.分析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结构方面的特点。5.注意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6.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4.判断论证方法1.判断全文或某一部分的主要论证方法。2.判断指定语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3.根据论证方法判断论证角度与过程。4.判断论证方法并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加点词语有什么用?2.某词语、某短语或某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词语或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换或颠倒?为什么?4.运用某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仿写。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7.词语选择或填空。8.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某一句子。6.开放性考题1.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2.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相关的评析。3.试给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出了什么道理?5.根据作者感悟生活的思维方式,对另一件事写出自己的感悟。常考题型考点一:提炼、概括中心论点•1.位置四看:题目、开头、中间、结尾。•2.根据论据判断。•3.抓标志。(判断动词“是”“不是”,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总结性词语“总之”“我认为”、“由此可见”、“总而言之”、“因此”、“足以证明”等)方法技巧例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分析文章:说“想让”①2018年9月20日早上深圳一名洗车工何某,驾驶一辆越野小客车,在深圳龙岗区将骑电动车横过马路的女子李某碾轧。②由此联想起古代的两个故事。③西汉功臣韩信年轻时,吃过一次哑巴亏。他在老家淮阴城里,遭受一个地痞无赖的挑衅,要他从无赖的胯下爬过。令无赖和围观者没有想到的是,韩信一声不吭,竟然“嗖”地一下钻过去了。无赖和围观的人都嘲笑韩信的胆小怕事。④与韩信有几分相似的,是《水浒传》中的杨志。⑤杨志在东京汴梁城,因穷困想将家传宝刀卖了。偏偏遇上无赖牛二。他听杨志说“宝刀杀人不见血”,便撒泼道:“那好,你把我杀了看看。”在牛二的一再相逼下,杨志一怒之下,手起刀落,真把牛二给宰了。题目无观点,只点明了论题“想让”1-5段共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事例1和事例3是古今互不相让的事例,事例2是古代相让的事例。无作者观点的语言。方法技巧⑥所谓相让,从来不是双方同时各退一步。就是国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故事,也是那位张英大人发扬风格,先“撤让三尺”,感动了邻居,邻居亦照猫画虎,退后相同距离,这才成就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