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绝密★启用前2024年部编本8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学评估卷2024.05语文试卷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11题,共30分)总分得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小题。少年驰骋,仗剑天涯,在方寸纸张之间,阅见大好河山,让我们跟着课本去旅行。在黄河壶口地段,倾听壶口瀑布振耳欲聋的涛声,目睹了黄河水的怒不可遏,吞天吐地的黄流如同无数条黄龙争相夺路、气势磅礴;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于冰雪世界感受风的穿流不息,端详冰山上纵横的裂纹,欣赏雪山的风云变幻,倾听坚冰之下的流水演绎长江的故事;在丽江古城,欣赏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不禁目眩神迷;我们眼随文学天才的大旅行家马克·吐温拾级而上,感受勃朗峰的崎岖颠簸,看那瞬息万变、纷至杳来的峰巅彩幻,其中洁白轻薄的云朵,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语文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1.(2分)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ěn)B.颠簸(bǒ)C.霓裳羽衣(shānɡ)D.拾级而上(sh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错误,驰骋(chěn)--chěnɡ;B.正确;C.错误,霓裳羽衣(shānɡ)--chánɡ;D.拾级而上(shí)--shè。故选C。2.(2分)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振耳欲聋B.穿流不息C.目眩神迷D.纷至杳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错误,振耳欲聋--震耳欲聋;B.错误,穿流不息--川流不息;C.正确;D.错误,纷至杳来--纷至沓来。故选C。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在下列各选项语句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被气得怒不可遏,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稍稍平静一下。B.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风云变幻,这样一个新时代给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C.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将缺憾演绎成完美,那么生活中就没有那么多抱怨,有的只是收获成功的喜悦。D.也许你曾矗立徘徊,也许你也曾叹息失落。我的朋友,请千万不要放弃,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A.“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与后面“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稍稍平静一下”相矛盾,使用错误;B.“风云变幻”:意思是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不能用于“技术更迭”,属于用错对象。使用错误;C.“演绎”:(动)推演铺陈。使用正确;D.“矗立”:(动)高耸地立着,多形容建筑物。这里形容人,使用错误。故选C。4.(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梁衡的《壶口瀑布》描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C.《登勃朗峰》作者是马克·吐温。文章通过对登勃朗峰的过程和历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D.《一滴水经过丽江》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以作者的踪迹为线索,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D.“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以作者的踪迹为线索”有误。《一滴水经过丽江》用诗一般的语言,以“一滴水”的踪迹为线索,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故选D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26日,中国乒乓球队混双组合轻松战胜对手,夺得2023年德班世乒赛冠军。B.新能源产品产量增速快,今年4月,仅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率就超过69.5%左右。C.有专家认为,进入夏季的高温天气后,或许有助于降低甲型流感病毒的扩散速度。D.能否构建数字医疗的新形态、新格局,对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超过”“左右"矛盾,应删去“左右";C.缺少主语,应删去“进入……后,”;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故选A。考生须知1.本试卷解析共14页,共三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