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24年部编本初中语文7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初一语文试卷解析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8题,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啊!黄河,你浊(zhú)流宛转结成九曲(qū)连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B.她说:“广西的苛(kē)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wǔ)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C.啊!黄河,你像一个巨人,用你那英雄的体魄(pè),筑成我们民族的屏(pínɡ)障。D.像春蚕在咀嚼(jü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àn),像波涛在澎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正确认读。A.“浊流”的“浊”应读“zhuó”;C.“体魄”的“魄”应读“pò”;D.“咀嚼”的“嚼”应读“jué”,“呜咽”的“咽”应读“yè”。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惊惶的神情说。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C.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柝下来当火把点。D.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别。B.“摇蓝”应为“摇篮”;C.“柝下”应为“拆下”;D.“一泄万丈”应为“一泻万丈”。故选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同学们学习了一天,天一黑就都酣然入梦了。B.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C.虽然遭遇了这么多的挫折和打击,他还是一反既往地过着自己的生活!D.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过要“目不窥园”吗?。【答案】A【解析】考查成语的重点是成语使用中“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语境不合、褒贬失当”等方面,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报纸杂志中常常用错的成语。解题时,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揣摩。A.“酣然入梦”是指畅快地入睡,使用正确;B.“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这个词用在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用“变化无常”合适;C.“一反既往”:意思是与以前完全相反。结合语境分析,应该是“经历了很多挫折,但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改变”,不合语境,应该用“一如既往”。D.“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不问外事;与刺探隐私无关。故选A。4.下面有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B.《老山界》所写的是1934年冬八路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的故事。C.《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B.《老山界》所写的是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翻越老山界的故事。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B.“美团”、“饿了么”,这两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0万单左右。C.在环保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答案】D【解析】A.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让”;B.“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C“下降”不能用倍数,应该是下降了50%。6.阅读《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5分)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