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元单学情估卷评第一部分(1~3题1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博物馆如同一架规模庞大的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博物馆内典藏着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各种实物。许多藏品早已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富裕。走进博物馆,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miányán)不绝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bìhù)所。在博物馆,人们会切身感受到,文化(甲)虚无缥缈的,(乙)有实实在在载体的。许多文物虽经受历史风雨的洗礼,却依然能够神采奕奕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勋章一般,闪烁着人类文明之光。(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①规模___________②勋章___________③(miányán)___________④(bìhù)___________(2)填入文段中甲、乙两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是而是B.不仅而且C.既又D.如果就(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想象力是人类拥有的一项既关键又特殊的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一个圆,圆越大,圆内触及的知识世界越广阔,圆外的想象力世界就越丰富。①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②一个人的想象力来源十分复杂③它们共同塑造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④与大自然的接触、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等A.④②③①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①④③②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走过极不平凡的2023年,那些为梦想拼搏、为热爱奋斗的身影,总让我们眼眶湿润,心潮澎湃。梦想,从来无关年龄、起点和职业。没有_________的英雄,只有______________的凡人。为梦想奋斗过,为热爱拼搏过,你们就是“了不起”的人!A.神通广大精益求精B.神通广大笃志前行C.从天而降笃志前行D.从天而降精益求精第二部分(4~18题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共7分)4.有同学把本册书中的几篇古诗文分成三个类别,请你补写相关诗句。(7分)类别诗句情景交融(1)何当共剪西窗烛,①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物象情意(2)芦管说:我是“征人”催化剂,李益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用幽怨的声音唤醒了乡愁。(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风雨说:我是忧国忧民之心的见证,陆游的“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中,他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传达世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谈学论道(4)⑥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二)古代诗歌阅读(共6分)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甲】秋词(其一)【乙】秋风引①刘禹锡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朝来入庭树,孤客②最先闻。①引:古代乐府诗歌体裁的名称。②孤客:独居他乡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诗中的“自古”一词,指出了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传统看法由来已久。B.“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突出自己对秋日的喜爱,与【乙】诗对秋的情感不同。C.【乙】诗首句就题发问,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这一问,可能还暗含诗人怨秋的意思。D.【乙】诗“朝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2)这两首诗歌中的“鹤”与“雁”,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共12分)【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