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3日积月累、文本积累提分卷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一选。(6分)1.下列谚语中,不是关于秋天的一项是()A.立了秋,把扇丢。B.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C.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2.下列古诗与诗人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鹿柴》——王维B.《雪梅》——卢钺C.《出塞》——王昌龄D.《夏日绝句》——王翰3.下列名言蕴含的道理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D.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二、读一读,连一连。(6分)机不可失驷马难追差之毫厘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时不再来一言既出谬以千里三、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成语、诗句、名言。(28分)1.我爷爷虽然已是八十岁高龄,但他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儿都不显得__________。(填成语)2.我走在空阔的山林中,望着绿绿的青苔上细碎的柔光,不由想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时,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正如苏轼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聚在院子里赏月,想到了月宫中的嫦娥一定非常孤单,正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海青天夜夜心”。5.站在这片古战场中央,我想起了那些征战的将士,耳边仿佛响起了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的同桌总说自己笨,老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我就引用唐代韩愈的话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从此,他不懂就问,成绩也上来了,正如宋代陆九渊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疑则有进。”7.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学会取长补短,就能获得成功。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四、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分)1.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上。()2.《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3.《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呼风唤雨”是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科学技术的革新给人类世界带来巨大变化。()4.古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盘古开天地》就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来源的一种解释。()5.“害怕、生气、不知所措、提心吊胆、目瞪口呆、心急如焚”都是写心情的词语。()6.书信的格式是:称呼、正文、结尾、日期、署名。()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8分)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____________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____________”的含义,从而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学期,我们学了两则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故事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纪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飞卫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扁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蔡桓侯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________,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______________,雷达的________就像蝙蝠的耳朵。4.《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________。文章先介绍爬山虎的________,再介绍爬山虎的________,最后介绍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蟋蟀的住宅》一文通过介绍蟋蟀高超的建筑本领以及它的舒适实用的住宅,赞美了蟋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6.《观潮》一文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