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点拨】①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结束】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点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所以A“”“项符合题意。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排除C“”。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排除D。故选A。【结束】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点拨】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张之洞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要新旧兼学,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排除A“。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B“。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关于中体西用论,严复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而目耳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两亡。严复借用生物有机论来谈文化结合,认为肢解地学习文化既是与生物有机“”论相悖的,也是无法实践的,即使实践也是徒劳无功的。换言之,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