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四川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3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居住地区不同②体质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社会组织形式不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3.下列对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的是A.军队战斗力不强B.军事指挥不当C.攻打东晋不得人心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4.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5.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赵州桥④长城⑤大运河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⑤6.隋唐时期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A.射箭和摔跤B.国棋和击剑C.马球和足球D.秋千和拨河7.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8.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10.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A.扭转了中国外贸人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12.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的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13.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14.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司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毕业生不在清政府中任职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15.“二次革命”的主要战场在A.江西和上海B.江西和南京C.江西和广东D.江西和安徽16.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17.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一华盛大顿体系18.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19.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20.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