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2.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4.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B.加剧了乡村阶层对立C.削弱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广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6.如图为甲午战争前晚清主要军工企业的资本来源构成图。这主要说明该时期第1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削弱B.近代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C.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D.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军工企业的热忱7.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称誉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10.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11.据古罗马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三名罗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风俗,并了解其他希腊城邦的法律。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一记载反映了A.希腊各城邦文化的优越B.罗马法的包容特征C.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D.十二铜表法的来源1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第2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3.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14.1884年,美国某公司推出一则主题为“给非洲带去文明”的香皂广告。此后近30年间,该公司的广告经常宣称,使用其香皂可以让非洲人皮肤变白,变得文明。同时期,法国和希腊的老牌香皂公司也声称其产品能“让黑人变白”。这主要体现了西方A.推广欧美生活方式B.存在着固有的种族偏见C.重视争夺非洲市场D.旨在推动非洲文明进步15.如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