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秋词》《夜雨寄北》-七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docx本文件免费下载 【共12页】

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05《秋词》《夜雨寄北》秋词一、理解性默写1.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3.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4.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5.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6.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7.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答案】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6.我言秋日胜春朝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二、阅读赏析(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20题。秋词(其一)刘禹锡①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孤独却气势非凡。2.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3.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中意象。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万里碧空”只有一只仙鹤,写出了这只仙鹤的寂寞,但它排开云层扶摇直上,气宇轩昂的气势跃然纸上。2.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将文人墨客眼中寂寥的秋天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对比,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诗人眼中秋天胜过春天,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3.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写作背景分析。《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全诗立意新颖,意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境开阔,情调高昂。抒发了一种励志冶情的乐观豁达的情感。(二)阅读《秋词》完成后面的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2.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请赏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答案】1.C2.“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写出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小图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