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已维护民主第1页(共7页)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20.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22.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24.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第2页(共7页)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