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考点】2D: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需要掌握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和用途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服务于王室、贵族,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此青铜器在此时是政治权利的象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考查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地位和用途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从货币制度角度来分析,要求学生联系汉朝时期和秦朝时期货币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来理解。【解答】A.汉朝初期货币可以私铸,政府对经济掌控的能力影响下降,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禁止民间铸钱和地方郡国铸钱,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掌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国家统一是大秦帝国,不是汉朝。C.货币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没有涉及到对百姓赋税的影响。D.中央政府统一铸造货币,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A。【点评】回答本题时我们要知道,秦朝巩固了国家统一,统一了货币,采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朝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无为而治,放松了对货币的掌控,导致地方铸钱的出现,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统一货币铸造,推行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情况,要求学生结合唐朝三省六部设置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中看出三省仍然存在,没有被废除。B.材料主要讲的是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没有说明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材料中体现了唐朝对三省长官职权地位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书、门下省,地位有所上升,但决策权没有扩大。故选:C。【点评】隋朝时期中央三省之间职责不明确,唐朝时期明确规定了三省之间的职权和地位,三省的政治地位一样,都是中央宰相机构,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管六部负责行政。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考点】36:宋明理学.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内容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孔子思想内容和程朱理学的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天理等内容。B.孔子和朱熹的意思是要控制住人的自我欲望,选项和材料不符。C.朱熹的意思,继承了孔子的观点,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