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目标导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认同中华文化,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公共参与素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时代大任。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教学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精讲】知识点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形成(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3)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①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3.特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4.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知识拓展】1.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区别侧重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其中,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特点精神现象,人类社会特有,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联系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②中华文化侧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不仅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包容之久、包容之深、包容之广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者说,为中华民族所“特有”。(4)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而非唯一原因。(5)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点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措施(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