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卷⼀、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与表达能⼒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5.作答时必须使⽤⿊⾊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效。⼆、给定材料材料1:下⾯是某⽹站最近发表的关于公共⽂化教育的材料:当前,在经济⾼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系列问题,城市⽣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击。⼀场不太⼤的⾬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的地雷,泄漏的燃⽓就像身边的⽕药库,噪声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热岛效应”闷得我们⼤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必涝正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具”的电梯也频出事故,社会上甚⾄将其视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个⾼⻛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如脱缰之⻢。对⼤⾃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存敬畏,但对这些⼈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安全感是⽣活质量的刻度,是⼈们⼼理需要中的第⼀需要,是⼈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旦这最重要的东⻄缺失了,⼈们还能放⼼地去哪⾥?还能放⼼地乘坐什么出⾏?还能放⼼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戳中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在诸多涉及公众⽣命的问题中,⾸要问题之⼀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不少部⻔总在强调⾃⼰的救援⼒量如何的不⾜,另⼀⽅⾯⼜分明有庞⼤⽽名⽬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的专业⽔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量往往仅是各攻⼀⾏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些有识之⼠⼀直呼吁构建⼀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殃及城市中⽆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危机与灾难。因此,对相关公共⽂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的共识。井喷、⽕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物烧毁等,被媒体热炒,显示出⼀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些发达国家相⽐,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化⾃律性、⽣命⽂化、安全技能观等⽅⾯。有学者认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种⾃觉性及⾃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的权利;中国⼈从古⾄今则更多地强调⽤典范的影响⼒来影响⾏为,此种⽅式很难完全适⽤于现代城市化的⽣活状态。⻄⽅⼈“⽣命第⼀”的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命⾼于⼀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的⽕灾“⼤逃亡”训练活动;中国⼈在相当⼀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这⼀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化教育。材料2:公考金牌讲师陈晓粉丝专属福利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驶中的地铁列⻋失⽕了,⼤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登陆上海,那些⾼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科研课题。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计”活动,引起了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为市⺠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欣喜;另⼀⽅⾯,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段——给城市打造‘⾦刚罩’,更得在‘⼈防’上多下⼯夫,⽽恰恰在这⽅⾯,我们⼤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的安全系数就更⾼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需要时可⽤来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