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精讲-资料1主讲教师:程成授课时间:2017.06.09粉笔公考·官方微信1方法精讲-资料1(笔记)第二章资料分析第一节统计术语【注意】资料分析:与数学运算不同,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资料分析是得分关键,数学运算可能备考十道题、备考半年就多对两题,但是资料分析我们可能达到80%的正确率。在国考中,资料分析一般一篇材料5道题,4篇材料,一共20题,如果能达到80%的正确率,那就能对16题,而也有很多同学在我们以往的培训中对18题甚至19题的情况,在其他任何模块都没有这样的正确率,所以资料分析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备考性价比很高,这是由模块本身来决定的,所以要主动备考。资料分析的内容一共包括材料、题干、选项三点,只要跟着老师学,就能在四次课中学到所有资料分析的点,只要后面公式和套路学会了会用就行了。有些同学找不到数,就是因为不了解材料;想不到公式怎么用,是因为不知道题干怎么来分析;选项是计算技巧的基础。1.材料:在公考大纲中规定,资料分析的材料一定是来自统计材料,则代表必然是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局发布的材料有两大特点。(1)规范:①在考试中不是随便出一个材料就能当做资料分析的材料,一定是文字、表格、图形中的一种,难一点的则是这篇材料既有文字又有表格,此为复合型材料。文字材料,观察这段说了什么内容,什么主题,说的是北京的GDP还是南京的GDP。表格也是一样,观察说的是哪年的情况。②规范的材料对我们做题的帮助:找数据每年都差不多,我们见到的第二题一般都在第一段的前一句话,当然也有可能变成表格中的第一行。无论怎么样,我们再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出题顺序和材料都是对应的。这种情况下,我做多了以前的真题,找数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找得快。③因为材料很规范,而我们有一种题型叫做图形,图形的规范给我们做题带来了很大便利。例.已知2002年的小麦数据为238.57和2003年的小麦数据为326.16,求22003年比2002年增长百分之多少?答:增长率=(326.16-238.57)/238.57,因图形很规范,所以柱子高度和一定数值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说明在考试过程中,它的比例变化是一样的。则用直尺量出2002年柱子高1.5cm,2003年柱子高2.3cm,则增长率=(2.3-1.5)/1.5,同样的公式,后面的式子计算就快很多,所以图形规范对我们来说可以降低计算量。④饼状图:假设一个饼状图分别为一产、二产、三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分布情况,求一产所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答:比例=一产/(一产+二产+三产),饼状图运用量角器,假设一产所占角度为60°,一个圆一圈360°,则比例=60/360。(2)合理:①不是谁都能发布统计材料的,一定是统计局国家的职能部分,职能部分发布的结论一定是阳光的,不可能哪个省GDP下降50%,所以一般结论都要记住阳光心态。例:(2015年国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从xxx年到xxx年农民收入逐年递增,此说法必须对,如果不对,那说明我们越过越穷。所以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往好的方向想,三观要正。②结合常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管如何算,城镇化率一定为52+%,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故不用计算。(2015年国考)农民收入最高为哪个季度?答:农民收入靠农业收入,春3耕秋收,则秋天收入最高。城镇收入最高季度:城镇一般拿固定工资,发年终奖的时候工资最高,故第一季度最高。2.题干:变形少,数学运算学习十几个题型,如工程问题考的较多,一年考2题,但资料分析不同,如增长率不是一年考2题而是一篇材料中有2题。所以资料分析可以出的范围有限,只能是经济类材料,所以不要像数量运算锦上添花,而是要尽善尽美,尽量全对,如果发挥失常错一两个也可以容忍。所以资料分析备考有优势,需要根据题干识别题型。为什么老师做的时候很爽自己做的时候却不爽,这是为什么?因为唐老师能想到很多方法,他识别题型对应了方法,所以学会了方法要想到什么时候用,真正重要的是识别题型,然后套公式。3.选项:计算时运用,资料分析一大特点是数大难算,要想计算快一定和选项有关。假设选项差距大分别为3.5%、9.8%、26%、135%,则大概计算为10%左右故选择9.8%,不用准确计算是9.7%还是9.8%,重要的是离10%最近的只有9.8%,所...